作者:安德魯·弗格森 鄭 斌譯 來源:《英語學習》2010年5月上
我當時正陪著孩子們在馬里布的祖瑪海灘上,夜幕已經降臨,海灘上只剩下我們一家人。太平洋上已升了圓月,海上薄霧如織,燈光點點,視線窮盡處,層層浪花把銀色浪沫推上了海灘。廣闊的夜空下一片寧靜,只聽到波浪的聲音在耳邊回響。我覺得自己仿佛沉浸在一種來自遠古的靜謐中,那是在南加州本不該存在的寧靜。它有時候會偷偷地靠近你,擁抱你,讓你覺得血液上涌,而皮膚突然變得清涼。沐浴月光之中,我回身轉向兒子和女兒,想要與他們分享這意外的驚喜。
當我轉過身,我看到有光亮照著他們的小臉–那是打開著的手機閃出的亮光,而他們正用大拇指飛快地按著鍵盤。他們正在發短信呢。
我不知道他們再寫什么短信?;蛘邷蕚浒研畔l給他們那成千上萬個熟人中的哪一位。他們把此時此刻的神奇感受穿越時空與遠方的朋友一起分享。他們心處自己的小圈子中,忘我地進行無休止的聯絡。我們中越來越多的人把時間花在了小圈子里,卻不關注眼前正發生的一切。
我初次意識到小圈子是在幾年前的一次嘉年華上。跟所有嘉年華一樣,那兒掛滿了全美國都有的彩燈,耳邊響著手風琴發出的嘈雜聲,還飄著陣陣不知什么東西散發的氣味。我總覺得這樣的嘉年華,不會讓任何人覺得無聊。忽然,我看到路中央走著4個十采歲的女孩兒,嘰嘰喳喳說著話,邊走邊大聲聊天,不過,她們是在對著手機瞎扯。4個人并排走在路上,卻陷在自己編織的圈子里,只顧跟遠在異地的某個人暢聊,卻忽略了身邊有意或偶然湊在一起的朋友。她們不僅感覺不到彼此,對周圍的熱鬧聲色也渾然不覺。
從那以后,我發現用來構筑小圈子的玩意兒越來越多,功能越來越復雜。走在任何一條城市街道上,你都會看到人們拿著這種或那種小玩意,“吹”出個大泡泡把自己套起來,心系遠方而忽略了周遭??匆粋€孩子過來了,正對著手機興奮地說著什么;后面跟著個商務人士,正從他的蘋果手機里打開網頁;再后面是個辦公室職員,正查看自己Treo手機上的短信。與此同時,生活正發生著各種變化,卻沒人關心。這世界要是正常,我至少能看到一兩個這樣的大忙人撞上電線桿,或者掉進沒蓋兒的檢修井里,就跟當年默片里常演的那樣。但他們從沒碰上這種事兒,至少我在一旁看著的時候沒有。這個世界一定不正常。
這是個讓人嚴重分神的世界。面對真實的世界,我們用小圈子把自己包裹起來,就像披上外衣御寒一樣。
正像我的朋友所說,我是個樂觀的人,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嘗試找出好的一面,所以,我會講講小圈子的一個優點:當每個人都進入了那蠶繭一般的小圈子時,就再次證明“技術烏托邦信徒”錯了。從互聯網面世到無線網絡時代的到來,那些信徒一直告訴我們,技術會把我們拉得更近,會給分崩離析的文化重新賦予一致的活力。
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他們錯得有多離譜。想想那些沉迷在小圈子里的人,那些在餐桌上、公交車上、電梯里正拿著手機打電話或是在黑莓手機上輸入信息的人。如果技術拉近了他和遠方朋友之間的距離,也同樣讓他更容易脫離身邊的世界。他的世界在擴大,但同時也在縮小一—縮小到和他那繁忙、興奮卻又無比孤獨的自我一般大。
想買3C數碼產品怎么辦?趕緊在百度搜索 無憂島資訊 百家號,各種精品數碼產品等你發現~